爺爺的筆記本NO.50
(有關分享的故事)
「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!」
今日靈糧
「慷慨好施,日益富裕;一毛不拔,反更窮困。」(箴言11:24)
"死海"因何而死?
"死海"是因吝嗇而死。
它只會吸進而永不排出,即只收受不施予的意思。
分享神恩,你自己也受惠。
馬太效應( Matthew Effect ):
「凡有的,還要加給他,叫他有餘;
凡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,也要奪去」
知名的「周哈里窗戶理論」(Johari Window)指出,
每個人的內在都像一扇窗,分成四個方塊。
第一塊是自己看得到、別人也看得到的部份;
第二塊是自己看得到、別人看不到的;
第三塊是別人看得到、自己卻看不到;
第四塊則是自己和別人都沒有發現的。
和人分享的時候,第一塊則會愈來愈大,
分享愈多,知道愈多!
因為你會表達自己的想法,
別人也會把他所看見的部分告訴你。
..........
誰殺害了死海
讀 經:路加福音6:30-38
金 句:「慷慨好施,日益富裕;一毛不拔,反更窮困。」(箴言11:24)
全年讀經:詩篇4-6篇
死海因吝嗇而死。
年復一年它只進不出,只收受不施予。
人也是如此,如果只接受別人所提供的屬靈的東西,而永不回報,就會變成無生無息。
有一個學生跑去找他的老師訴苦,說他的學習沒有進展。
他問老師是否應該找一位家教。
「找家教?」聰明的老師答復說:
「你所需要的是去找一位學生!」
給希伯來人去信的作者責備讀者說,本該作師傅的人,反而象嬰兒,仍要吃靈奶(希伯來書5:12)。
耶穌教導我們應該勤於服事別人(路加福音6:30-38)
有人曾跟我說:
「直到我開始教主日學時,我才開始真正從聖經裡學到了不少東西。
這樣我開始傳授上帝的話語,而不是只知道吸收。」
教別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。
你在吸收以後又付出多少呢?
學習上帝的話語,不只是為了個人的蒙恩和利益,而且為了跟別人分享。
死海因何而死?
它只會吸進而永不排出,不要犯同樣的錯誤,告訴別人你今天學到的東西。
分享神恩,你自己也受惠。MRD
你的生命是上帝恩惠的通道嗎?
上帝的愛是否透過你而散播?
你在訴說失去主的痛苦嗎?
你隨時準備提供對主的服事嗎?Smyth
當你幫助別人時,你得到的回報是祝福。
路加福音 第六章
30凡求你的,就給他。有人奪你的東西去,不用再要回來。
31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待人。
32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,有甚麼可酬謝的呢﹖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。
33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,有甚麼可酬謝的呢﹖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。
34你們若借給人,指望從他收回,有甚麼可酬謝的呢﹖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,要如數收回。
35你們倒要愛仇敵,也要善待他們,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,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,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;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。
36你們要慈悲,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。
37你們不要論斷人,就不被論斷;你們不要定人的罪,就不被定罪;你們要饒恕人,就必蒙饒恕(饒恕:原文作釋放);
38你們要給人,就必有給你們的,並且用十足的升斗,連搖帶按,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;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,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。
分享
"一桿進洞"的"快樂"
生活需要伴侶,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。
沒有人分享的人生,
無論面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,都是一種懲罰。
讀到一個故事,說一位猶太教的長老,酷愛打高爾夫球。
在一個安息日,他覺得手癢,很想去揮桿,但猶太教規定,信徒在安息日必須休息,甚麼事都不能做。
這位長老卻終於忍不住,決定偷偷去高爾夫球場,想著打九個洞就好了。
由於安息日猶太教徒都不會出門,球場上一個人也沒有,因此長老覺得不會有人知道他違反規定。
然而,當長老在打第二洞時,卻被天使發現了,天使生氣地到上帝面前告狀,說某某長老不守教義,居然在安息日出門打高爾夫球。
上帝聽了,就跟天使說,會好好懲罰這個長老。
第三個洞開始,長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績,幾乎都是一桿進洞。
長老興奮莫名,到打第七個洞時,天使又跑去找上帝:
上帝呀,你不是要懲罰長老嗎?為何還不見有懲罰?
上帝說:我已經在懲罰他了。
直到打完第九個洞,長老都是一桿進洞。
因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,於是長老決定再打九個洞。
天使又去找上帝了:到底懲罰在那裡?
上帝只是笑而不答。
打完十八洞,成績比任何一位世界級的高爾夫球手都優秀,把長老樂壞了。
天使很生氣地問上帝:這就是你對長老的懲罰嗎?
上帝說:
正是,你想想,他有這麼驚人的成績,以及興奮的心情,卻不能跟任何人說,這不是最好的懲罰嗎?
生活需要伴侶,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。
沒有人分享的人生,無論面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,都是一種懲罰。
不在你贏過多少人、
分享才是一種成就
「從上海到倫敦怎麼去才好玩?」這是上海一家電器公司的有獎徵答題目。
第一特獎是四十吋彩色電視機。參與這個活動的情況異常熱烈,書信有如雪片一般地飛來。
競逐者來至全國各地,其中不乏教授、大學生、上班族甚至家庭主婦等,答案是無所不包,創意是無奇不有。
決選的結果出乎意表:由一個小學生雀屏中選。
他的答案很簡單:
「跟好朋友一起去最好玩。」的確,誠如評審給於一致的評價:
分享的快樂,遠勝過獨自的擁有。
人猿泰山為什麼被稱為森林之王呢?
不是依賴武力與體力,他靠的是關係!
他和每種動物交朋友,關心他們也照顧他們,
所以大家都喜歡他。
人猿泰山為什麼被稱為森林之王呢?
未來成功的新典範:不在你贏過多少人,
而在於你幫過多少人。你幫過的人愈多,
服務的地方愈廣,那你成功的機會就愈大。
人猿泰山為什麼被稱為森林之王呢?
論力氣,他比不過大象;比速度,他比不過獅子與老虎;比靈敏,猴子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泰山之所以在森林稱王,不是依賴武力與體力,他靠的是關係!
他和每種動物交朋友,關心他們也照顧他們,所以大家都喜歡他。
所以當泰山有急難時,大叫一聲:「喔耶喔!」每隻動物都出來,樂意幫忙他。
泰山的叢林法則,其實也可以運用到現實的社會中,我們可以發現,
真正成功的人,絕不只靠自身的實力,其實他更懂得整合人際資源,進而創造更多價值。
我們能夠去了解可運用的資源,去發展良好的關係。
一旦整合發揮,人人都會叫你第一名喔!
未來成功的新典範:不在你贏過多少人,
而在於你幫過多少人。你幫過的人愈多,
服務的地方愈廣,那你成功的機會就愈大。
從前瑞典有一個人名叫諾貝爾。
他在讀小學的時候,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,
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。
有一次,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,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。
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:
「柏濟生病了,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!」
諾貝爾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,反而將其在校所學,作成完整的筆記,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。
到了學期末了,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,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。
諾貝爾長大之後,成為一個卓越的化學家,最後更發明了火藥而成為鉅富。
當他死後,並將他所有的財產全部捐出,設立了知名的諾貝爾獎。
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孳息,獎勵在國際上對於物理、化學、生理、醫學、
懂得分享,生命是彩色的 -黑幼龍
你懂得如何分享嗎?
1. 真心接納別人的優點和成就。
2. 相信自己有不同於別人的長處。
3. 學習傾聽。
4. 善於問問題。
因為喜歡分享,我和妻子在貧困的日子裡,仍然覺得甜蜜,
也因為鼓勵分享,我的企業裡平添許多很棒的創意。
如果有人問:「你認識的黑幼龍是什麼樣的人?」每個人可能有很不一樣的看法。
但是,如果有人回答「他很喜歡分享」,
那麼,這個人一定很了解我,他抓住了我最有特色的一點,就是善於「分享」。
我有一對夫妻朋友,先生是大學教授,太太是家庭主婦 。
先生在家裡的時間多半在看書,她自己則一直在摸家事。
我問她:「你們平常談話嗎?」
她說 :「沒事就不談了。」
我聽了非常驚訝。在我家,如果我跟太太各做各的事,
就表示有人在生悶氣、心中不滿,或者我們剛剛吵完架。
如果沒什 麼特殊狀況,我們一定會交談,「分享」是我們家最重要的相處模式。
我跟我太太剛結婚的時候,住在分租來的一間小房子,下班回家,
兩個人擠在同一個空間裡炒菜、煮飯、洗衣服、哄小孩睡覺,
屋子裡晾滿萬國旗似的尿布。
孩子常生病,我很清楚地記得,那是一個下雨天,我們在看病途中,把太太的嫁妝包括戒指、首飾都賣掉,
才湊到足夠的錢回醫院繳醫藥費。
但是,每天晚上好不容易忙完一天的事,我和太太坐在床上天南地北聊啊聊,
分享工作一天的心得、挫折和開心的事。
回想那一段日子,因為擁有這樣分享的甜蜜時光,我從來不後悔吃過那麼多苦頭。
很幸運地,我們這種喜愛分享的特質,影響了全家人。
有一年,我母親生病住院, 我去探病,女婿下班也先來醫院。
我問他今天工作如何,他馬上從口袋掏出一張卡片,看了看,開始講發生哪些事、老闆對他說什麼話。
我啼笑皆非,問他:「為什麼把一天所有不快樂的事都寫下來了?」
原來他是要配合我女兒。 女婿如果工作受挫,回家會悶著不肯講話,
但是我女兒很喜歡談話,他聽著聽著,就忘記發生過的事情了。
於是,他想出這個辦法:把事情記在紙片上,好能與我女兒分享。
分享不是倒掉心情垃圾,反而是發現個人潛力的好方法。
你可以看見自己的心靈窗戶嗎?
知名的「周哈里窗戶理論」(Johari Window)指出,
每個人的內在都像一扇窗,分成四個方塊。
第一塊是自己看得到、別人也看得到的部份;
第二塊是自己看得到、別人看不到的;
第三塊是別人看得到、自己卻看不到;
第四塊則是自己和別人都沒有發現的。
和人分享的時候,第二塊和第三塊會愈來愈小,第一塊則會愈來愈大,
分享愈多,知道愈多!
因為你會表達自己的想法,
別人也會把他所看見的部分告訴你。
許多人都認為,只有在工作、當官或做學問的過程中,才能發現人的潛力,其實還有其他方法。
這幾十年來,我覺得自己 進步很快,最大的原因,可能是我很喜歡跟別人分享,
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,於是在面對困境時,也更容易找到解決方式。
長時間下來,跟一個只會埋頭苦幹的人比起來,差別愈來愈明顯。
不管是公事或個人,許多好點子、好的做 事方法、好的觀念,都是透過真誠分享才能獲得,
光靠一個人絞盡腦汁,不是那麼容易突破。
一個喜歡分享的企業,真的佔便宜、真的有福氣。
卡內基推出「亞洲學習網」這個提供中學生線上學習的網 站之前,
開了個行銷會議,討論如何推動這個網站;
由於會中有著分享的氣氛,也就沒 有人會嘲笑或責備別人的意見。
一個年輕同事丟出一個點子,參加者每介紹一個人上網,
他的上網期限就免費延長一個月,介紹十二個人就免費使用一年。
大家都覺得這主意很棒,後來也真的為公司帶來許多學員。
生命活水在分享中湧出
透過分享,人的發展也會比較平衡而完整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施比受更為有福
靈修單元:奔向日出
經 節:
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...(使徒行傳二十章34節)
某個禮拜四的上午,派克博士(Dr. Paker)在登普市講道。
手裡拿著裝滿野花的小花瓶。
他說:「這些花是一個小孩,
昨天在迪帆郡小巷(Devonshire lane)採來送我的。
在生活上,我需要這些花嗎?不用!
我願意接受這些花嗎?當然願意,一千個願意!
上帝需要我們的服事嗎?不需要!
但祂願意接受我們的服事嗎?當然願意,就像父母渴望兒女的愛一樣;
又像人得到別人所送的花一樣高興。」
喬威特博士(Dr. Jowett)說:「我記得發生在奧羅拉的一件事。
有一個作裁縫的窮女工露西,躺在閣樓上奄奄一息。
另一個窮女工瑪利安,正與其他女孩一起工作,聞訊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,
跑到露西身邊,希望成為神的使者,在別人最需要她時盡一點心力。
瑪利安心裡想:『倘若此刻神徵召一個人來幫露西,比方說她想喝一杯水。
即使別人忽略這一點,但主啊,我可不能忽略你的徵召。』」
派克博士接著說:「一心想要成為別人的助手,這就是一個人真正獻身的秘訣。」
今天主若需要一個幫手,在人生的路上去緊握另一隻手,
親愛的主,就請你用我的手吧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勿因善小而不為
一句微不足道的讚許,
一杯順手遞去的熱茶,
一枝10 塊錢的玫瑰,
這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東西,
具有滋養家庭與感情的神奇力量。
一句好話、一句問候、一個微笑
滋潤別人生命,也讓自己的心靈生活更加豐厚。
一個輕吻,一個微笑,一個擁抱,
一句關切的話語,一份小小的禮物,
一段短暫的離別,都可以把它留下。
這是 50 萬對金婚老人在婚姻生活中的感悟和發現。
捨,看起來是給人,實際上是給自己;
給人一句好話,你才能得到別人也回你一句讚美;
給人一個笑容,你才能得到別人也對你「回眸一笑」!
「捨」和「得」的關係,就如「因」和「果」;
因果是相關的,捨與得也是互動的。
能夠「捨」的人,一定是擁有富者的心胸;
如果他的內心沒有感恩、結緣的性格,
他怎麼肯「捨」給人,怎麼能讓人有所「得」呢?
他的內心充滿歡喜,他才能把歡喜給你,
他的內心蘊藏著無限的慈悲,他才能把慈悲給你。
自己有財,才能捨財;自己有道,才能捨道。
有的人心中只有貪瞋愚癡,他給人的當然也是貪瞋愚癡。
所以我們勸人不要把煩惱、愁悶傳染給別人,
因為「捨」什麼,就會「得」什麼,這是必然的因果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甘願歡喜快樂做
快樂做人的心態
惦惦做 憨憨做
甘願歡喜快樂做
「施比受更為有福!」
聖經上的應許!
這是真的嗎?有福,福在那裡?
它提醒我們當你捨得施的時候,你會經歷到「得」的會比「捨」的更多,
然而施達雄 牧師從三方面分享聖經中所給的應許,來回應剛才所提的問題:
一、施助需要者上帝必然償還賜福。
「有施散的,卻更增添------好施捨的,必得豐裕,滋潤人的必然得滋潤。」
(箴十一:24-25)
「憐憫貧窮的,就是借給耶和華,他的善行,耶和華必償還。」
(箴十九:17)
「你們要給人,就必有給你們的,並且用十足的升斗,連搖帶按,上尖下流倒在你懷裡。」
(路六:38)
當我們用「數」的方式給人,上帝就以「倒」的方式償還並傾福給我們。
二、施助需要者是基督徒禱告蒙垂聽的管道。
「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,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,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,------
你求告,耶和華必應允,你呼求,祂必說:我在這裡------。」(賽五十八:7-10)
「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,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。」(箴廿一13)
「眷顧貧窮的有福了,他遭難的日子,耶和華必搭救他。」
你的禱告未蒙上帝成全,當然會有很多因素,但這幾節經文提醒你,
是不是會是因為不肯行善助人的緣故,值得深思。
三、施助需要者是基督徒能獲上帝施恩引導你有光明前途。
「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,使你心滿意足,骨頭強壯,
你必像澆灌的園子,又像水流不絕得泉源。」(賽五十八:11)
「要把你的錢分給飢餓的人,將飄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,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------
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------耶和華的容光必作你的後盾-----。」(賽五十八:7-9)
這是聖經中極清楚的應許,當你肯濟助人時,上帝會賜你有光明的前途。
有一位信徒請教一位修士有關儲蓄與賙濟的道理。
修士緊緊的握拳說:「假如我的手永遠這樣握著無法張開,你叫他甚麼!」「畸形」。
修士說:「假如我的手永遠這樣張開,無法握緊,你叫他甚麼?」「畸形」。
修士說:「只要你懂得這個道理,你就是一個好信徒。」
從此以後,這位信徒不但能節儉,緊握拳,也懂得奉獻、施捨張開手,
你我不要成為只懂得存錢而不懂得施捨的畸形基督徒,這是你我當有的共識。
「捨」與「得」
要先「捨」才能「得」,不捨就不得。
大捨大得,小捨小得,
能捨能得,不捨絕對不能得。
「捨得」、「捨得」,以「捨」為「得」!
這其中的因、緣、果之關係,如果我們不能了然,
就不容易明白「以捨為得」的妙用。
在巴勒斯坦有兩個湖,這兩個湖給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。
其中一個名叫加里勒亞湖(加利利海),水質清澈潔淨,可供人飲用,
湖中魚兒游來游去,清晰可見。
四周是綠色的田野和園圃,很多人喜歡在湖邊築屋而居。
另一個湖叫死海,
水質鹹度居世界之冠,也因此沒有魚能生存,湖邊寸草不生,了無生氣,
景象一片荒涼,沒有人願意住在附近,因為連周遭的空氣都讓人覺得不舒服。
有趣的是,這兩個湖的湖水,是來自同一條河的河水。
所不同的是:一個湖即接受也付出,而另一個湖接受了以後只保留。
若您有選擇的機會,您會選擇活水湧出的施與生活或只是接受保留的呢?
加利利海比死海較有福氣,因為他是給人的,約旦河不斷進入活水去。
捨不是失去,得也不是佔有或擁有!
捨是你願意分享!!
在田地裏,沒有播種(捨),那裏有收成(得)?
對於親戚朋友,你不先跟他們往來,
平時沒有送禮致意,怎麼能獲得他們的回禮相贈呢?
捨不是失去,得也不是擁有;捨是你願意分享,
比方分享你的財富給窮者,分享你的智慧給有疑者,分享你的耐心給有求者...
雖然你付出了一些,但那些東西其實沒失去,
比方你對自我要求嚴格但你卻寬容對待他人,
這就是一種捨,捨得寬容,相對的你就會得,
得不是你佔有或擁了什麼,而是你得到你捨之後別人給你的感謝,溫情,
你自我反省的檢討,你改變舊有自我的能力,
而非得好人好事表揚,或者領獎學金,求回報得名聲等等...
走路時,不「捨」去後面的一步,便無法跨出向前的一步;
作文時,不「捨」去冗長的贅語,便無法成為精簡的短文;
庭院裏的花草樹木,如果你「捨」不得剪去枯枝敗葉,
它就無法長出嫩葉的新芽;
都市中,如果你「捨」不得破壞簡陋的違章建築,
便無法建設市容整齊的現代大都會。
總之,以捨為得,妙用無窮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六個蘋果
你會把它通通吃掉?
還是把其中五個蘋果送給朋友一起分享」?
分享
你可換來五個珍貴的友誼。
改天您可能從他們手中得到一個梨、
一個水蜜桃或一個橘子等五種不同口味的水果。
「施比受更為有福!」
是聖經上的應許
六個蘋果
曾經看過一則輕鬆小語:
「當你已經擁有六個蘋果的時候,你會把它通通吃掉呢?
還是把其中五個蘋果送給朋友一起分享」?
如果你把六個蘋果通通吃掉,那只有你一個人吃到蘋果的香味,你也只能吃到一種蘋果的味道;
如果你把其中五個蘋果拿出來與五個朋友一起分享,
那麼就會有五個人分享到這蘋果的香味,同時你也換來五個珍貴的友誼。
改天您可能從他們手中得到一個梨、一個水蜜桃或一個橘子等五種不同口味的水果。
「能捨」是一種美德,有失才有得,不失不得。
「捨」並不會真正的失去,因為能捨換來了比現在所擁有的更珍貴的東西,
比如友誼、温馨或別人的關愛。
物質的財富可通過努力來取得,而精神的財富往往是在施捨中獲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